嘉园环保-mg试玩平台入口官网

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体介绍及最新进展

    1、中国碳市场建设背景与意义

    1.1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挑战

    近年来全球各地的极端气候天气日益严重,极地冰川融化、洪水、干旱等不断发生。根据联合国ipcc特别报告的数据,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目前的气温比工业化之前升高了约1℃,按照现在的排放速度,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会升高约3.2℃,远超出之前制定的不超过1.5℃的目标。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,那么更多的极端气候天气将会持续发生,对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

    1.2、我国碳排放现状

   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,1960年时我国的碳排放量为6亿吨左右,美国为29亿吨,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,到2014年我国的这一数据增加到102亿吨,增长近20倍,位居全球第一。美国为52亿吨,位居第二,中美两国的碳排放量占了全球的一半以上。

    1.3、决心和目标:中国国家自主贡献

    近年来我国在碳减排领域付出了很多努力,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,表示我国将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,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%-65%。2020年,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。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,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实现了碳达峰,即便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也有60年的时间进行改进。而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,仅仅用30年时间,这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。

   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,我国从顶层设计层面做出了多项举措,十四五规划中要求降低碳排放强度,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;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强调加快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;生态环境部等主管部门也出台相关文件,将碳达峰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保督察范畴。

    2、试点碳市场运行机制与实践经验

    2.1、什么是碳交易

    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平衡各自的排放量,从而达到以低成本控制放总量的目的。碳交易关键点在于排放需要提交配额(履约),企业强制纳入,设定排放配额总量,配额免费或有偿分配,配额可以交易这几个方面。

    2.2、全球碳市场现状

    从全球来看,很多国家已经在碳市场建设方面做了探索,29个国家已经采用碳市场管理体系,9个国家正在建设碳市场(含中国),15个国家正在考虑将碳市场体系与自身气候变化政策相结合。

    2.3、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历程

    我国从2011年开始建设试点碳交易市场,随后在2013年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深圳、广东试点启动,2014年湖北、重庆试点启动,2016年福建自发启动了碳市场,形成了7 1试点市场。

    法律基础方面,目前有2个通过人大立法,6个发布了政府令。覆盖范围方面,每个试点纳入的行业和企业标准都不一样,8个试点共纳入超过3000家企业。履约方面,各个试点的履约流程和时间设计类似,基本从3-4月份开始核查,6-7月份进行履约。

    2.4、碳交易试点对全国碳市场的重要意义

    从多年的碳交易试点运行来看,首先证明了通过市场化手段控制碳排放在实践上是可行的,8个试点目前在全国的碳减排工作中都是比较先进的,市场交易机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其次,立法是建立碳市场的必要前提,没有法律作为依据其他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。第三,不同配额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得到了验证,8个试点的分配方法和纳入行业都有不同,并且都运行良好。

    3、全国碳市场建设思路及最新进展

    3.1、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蓝图

    从2017年底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布以来,我国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式启动。基础建设期为2018-2019年,完成了三大支撑系统建设,并且深入开展能力建设和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,包括对机构和企业进行培训等。

    模拟运行期为2020-2021年,期间要完成发电行业配额的模拟交易,强化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,完善管理制度与支撑体系。

    深化完善期为2021-2025年,要完成发电行业配额现货交易,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,丰富交易品种与方式,尽早将ccer纳入其中。

    3.2、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(八大行业)

    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高能耗行业有八个,包括电力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造纸、民航。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,2225家发电企业率先开展交易。在十四五期间逐步纳入其他行业,到时将有一万家左右的企业参与交易,这将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规模,预计会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。

    3.3、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及分配

   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,我国目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式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,即由各省市汇总企业当前排放量,上报至国家主管部门,主管部门综合考虑有偿分配及市场调节等因素,确定全国及各省碳排放配额量,再下发至各省主管部门,最终分配到各企业账户。

    碳市场运行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,企业大部分排放量都可以免费获得,目的是为了不限制企业产能增长。后续将统筹考虑地方差异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,逐步增加付费比例,最终形成全部依靠市场手段解决排放配额的分配。

    3.4、全国碳市场交易管理

    发展初期的市场交易主体以发电行业为重点,包括其他行业的自备电厂,交易产品为配额现货。待条件较为成熟后,交易主体将扩大范围,把其他高耗能、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纳入其中,交易产品中增加ccer及其它产品。未来还将允许符合规则的其他投资机构与个人参与到碳市场中,并增加碳配额期货交易,推动二级金融市场发展。

   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6月底启动,今年将是我国第一个全国碳排放履约周期,据业内人士预计,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将达到2.5亿吨,成交额将达60亿元。在统一的市场体系下,要想尽快推动碳减排和碳达峰工作进展,需要多部门、多行业协调联动,政策层面国家会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,鼓励低碳项目;企业层面,也应该摒弃旧发展理念,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;社会公众层面,需要不断宣扬推广低碳节能的理念,使低碳绿色生活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,为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

0
网站地图